不同于其他节气,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节,更是与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和祭祖节。在仲春和暮春之交,源自上古时代祖先信仰的春祭礼俗,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。
本期的胡博士说中医,我们跟着《好食知时节》的脚步,来看看清明、谷雨如何做好食补。
清明疏肝排毒素
清明时节养生重在清肝养脾,应该疏泄肝气,排除毒素。
中医理论认为,春主肝,香味的食物有疏发肝气的作用,香味开窍,使人耳聪目明。清明前后,香椿就长出幼嫩的新芽,椿芽营养丰富,具有润肤明目,益气和中、健胃理气、祛风利湿和杀虫的功效。中国人食用香椿由来已久,汉代就已经遍布大江南北。春芽生熟皆可食用。
香椿性温,味苦、涩。主治疮疡、脱发、目赤以及肺热咳嗽等病症。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,具有“助孕素”的美称。不过香椿虽好,但属于发物,不宜多吃。
香椿炒鸡蛋
制作方法:将香椿芽洗净切小段,打几枚鸡蛋搅拌均匀,将香椿芽放入蛋液中均匀搅拌,加入适量精盐,温油入锅,将香椿蛋液放入锅中翻炒成块即可。
香椿拌豆腐
制作方法:豆腐切块放入碗中,加入切碎的香椿芽,添加适量精盐,放入少许味精,放入少许香油,用筷子均匀搅拌。香椿豆腐适用于胃肠湿热,小便短赤,食欲不振,目赤肿痛。
谷雨补身壮筋骨
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谷雨是“雨生百谷”的意思,此时降水明显增加,田中的秧苗初插,作物新种,最需要雨水的滋润。
正所谓“春雨贵如油”,降雨量充足而及时,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,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,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,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,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时候,该适时吃些牛肉以壮筋骨。
牛肉是补益佳品,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氨基酸。中医理论认为,牛肉味甘性温,有补益腰脚,止渴消涎养脾胃的功效。治虚损羸瘦,消渴,脾弱不运,痞积,水肿,腰膝酸软。《本草拾遗》:"消水肿,除湿气,补虚,令人强筋骨、壮健。"
而番茄味酸性温,有生津止渴,开胃消食的功效,两者合一,一道番茄炖牛腩的美味佳肴就出来了。
番茄炖牛腩
制作方法:将牛肉和番茄切块,牛腩切块入锅,放入葱段和姜片,放入适量生抽,牛腩炖至熟烂捞出,葱姜蒜爆香,番茄炒软,番茄放入炖熟的牛腩翻炒,放入适量清水进行炖煮。
版权说明
本文系原创稿,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,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;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,侵权即删;编辑排版:大思。
??觉得文章不错?点击让更多人看到!